举报了一个大太监,若贪污到了二千两,那就是百两的收入,一下子就变成了有钱人。这个机会可是好机会,而且还不用怕报复,因为被举报的宦官,已经被发送到了浣衣局了,谈到报复也只能是自己去报复他了。
此一圣旨一发,几万宦官一个个如同得了红眼病一样,不住的看来看去。渴望着自己的目标千万不要在三日之内自首;更加注意着是不是有其他的人和自己一样瞄准了同样的目标;还不断的掩饰着自己的意图,万一目标自首了,警报解除,如果发现了自己的敌意,那以后肯定有得小鞋穿了。
而真正的贪污受贿之人,也都是这个皇宫里的精英,对于可能发生的事情当然有一定的预知能力。已经有刘若愚、王朝辅、王应科等人早已投案自首了,他们均受到了重用。当然还有许秉彝、杜永明这样的没投案的,同样也受到了重用,皇上也没有什么处置,现在皇上亲征已然回来了,在处理了自己的‘心腹’之后,开始对整个皇宫开始动手了,这是要玩真的了,如果没有加上举报这一条,估计存在着侥幸心理的人肯定是很大一部分的。但举报有奖,这四个字的诱惑可不是一般的大,自己藏匿好的钱谁又能保证不被别的宦官知道?
魏忠贤的门都快挤破了,太多的人都是老魏的徒子徒孙,平时可没少上供,现在大难来时,这些人都抱着一丝的侥幸,认为可能唯有老魏才能给他们最为正确的答案。
但魏忠贤现在不仅仅的要面对这些宦官的‘采访’,同时还要面对自己在朝廷上的盟友。他的回答倒是给妄图保住钱财的宦官们一个绝望:“王朝辅如何?王应科如何?如今风光无限,没有后顾之忧,尔等有自信藏匿住银两吗?钱庄具与皇上合伙,存钱肯定是不行的;现银在这宫里宫外又往哪里去藏匿、转移?举报有奖一出,谁才是尔等的心腹?只要搜出钱来。皇上还会找其他证据吗?王体承等人皇上找了何等罪证?机会只有一次,诸位把握吧!”
老魏点醒了众徒子徒孙一句最重要的,皇上审案子根本不看什么罪证、明细,看的是脏物脏款,只要有了这个,那没罪也是有罪。相反,你要是有本事瞒下所有的人。自信把钱藏匿的好好妥妥的,那还有可能玩侥幸一把。但这话已经绝了绝大多数太监们的心思,贪污受贿的越多,这心思绝的越彻底。
而让老魏必须面对的同盟的追问,一共是三个皇上的强势回归、释放东林智囊、辽饷自首结局,这三个问题是朝廷相当关心的问题。相对来说,皇上是否强势倒成了可有可无的问题了。只要圣眷不灭,皇上强势也好,弱势也罢,反正对于普通政事,皇上一般也是不过问的。大明帝国还是朝廷管辖的,只要不要皇上把火发到了自己的身上。管那些事做什么?
这些人担心的是东林的重新崛起,以及辽饷自首之后的结局问题。
对于东林的围剿是大家共同参与的结果,东林的确是太强大了,各个小山头单独根本无法和东林相抗衡,只有在魏公一个中心,以锦衣卫东厂和朝廷这两个基本点上,才能找到东林的各个缺口进行突破。先吓跑了一批,让他们自动的请辞;再对有证据证明贪赃枉法的。直接的拿下;没证据的,也得在臭名昭著的沼狱里把人弄死再说。这样才最终把东林彻底的赶出朝廷。好在东林又来了一步臭棋,发动了宫变,自作孽不可活,谁都认为东林被自己玩残了。但没想到今天却看了咸鱼翻身。打蛇不死的代价谁都知道的,但在皇上的羽翼之下存活下来的黄尊素,是否将是一个不确定的因素。最终起死回生呢?
而辽饷的问题依然是悬在大臣们头上的一把剑,本来以为把钱交的也差不多了,但皇上却来了一个虎头蛇尾,对此事来了一个闭口不谈了。这让心里有鬼的人。着实的摸不准皇上的脉,是真的从此不再提及此事了,还是等着秋后算帐呢?
魏忠贤和他们谈了半天也谈不出什么结果,东林智囊黄尊素被重新启用,而且还是送了这么‘高尚’的差事,摆明了这是皇上要‘造林’运动了。但这是皇上的圣眷,别人也没办法干涉,从皇上软禁之时,大家就都明白,这是入了皇上的法眼了。只是没想到如此的就可以一飞冲天而已。现在这种情景,是这圣眷只针对黄尊素还是有所扩大,若扩大的话,那宫变的两位主持人叶向高、**星是否会有所变化?还是走一步看一步吧。
至于辽饷,老魏倒是摆事实讲道理,皇上肯定没有秋后算帐的打算,但小小的提醒倒是有的,这不,宫里已经传出了警钟长鸣的口号,只要不要乱伸手,此事倒是无妨。
几位非帝非魏的大臣们,又开始了他们的小会,因为这是史无前例皇上放言不要朝廷的事情,有了一就会有二,虽然在朝堂之上,此事过去了,但众人却总感到事情的不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