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去书包

繁体版 简体版
必去书包 > 盛唐江山 > 第142章 杨国忠的明悟

第142章 杨国忠的明悟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你跟李林甫斗,不是要找李林甫的错处来扳倒李林甫,而是尽可能的向陛下证明你的能力,做出你户部尚书的杰出政绩出来。”虢国夫人确实聪明,看得比杨国忠透彻。

杨国忠精神一振,好似茅塞顿开。

“是啊,我根本不用跟李林甫激烈攻诈来扳倒李林甫,陛下已经不信任李林甫了,自然不希望李林甫再占着宰相的位置,但陛下缺的是适合接任宰相的人,我只要做出政绩,让陛下相信我有能力接任宰相,陛下自然而然会让李林甫下台,而让我上位!”

“哈哈哈哈,你真是我的福星,我们继续——-”杨国忠终于想通了,心情大好之下,虽然身体有些疲惫,但哈哈大笑一声又将虢国夫人扑到,争取让虢国夫人身体满意来报答她。

——————

接下来,杨国忠不再花费精力跟李林甫攻诈,找李林甫的错处,而是想方设法的看看怎么样做出政绩。

做为户部尚书,掌控的是国家财政,要做出政绩,杨国忠只能从增加财政方面着手。

整整三天的设想,杨国忠想得头发都快掉了,终于想到了办法。

杨国忠上书唐玄宗,奏请把全国义仓的粮食全部换成银钱布帛,然后运往京师,以此来增加财政收入。

贞观二年的时候,唐太宗李世民有感天下还不太平,各地不时出现水灾,旱灾等等,导致颗粒无收。各地抗灾的能力太弱了。朝廷赈灾往往要从极远处调派粮食,花费巨大,便下旨在全国设立义仓。

其实就是一个个大仓库,百姓每年缴纳的粮食中的一部分都放置在义仓当中,以此来防备水灾和旱灾,增加各地的抗灾能力。

在大唐初期,义仓的作用确实巨大,不过随着大唐越来越繁盛,特别是进入唐玄宗的开元天宝年间,大唐已经到了一个巅峰。天下太平已久,也甚少水灾旱灾等等,而且因为盛世太平,就算出现了水旱灾害等等,赈灾的效率也比初唐时期强太多了,义仓的作用渐渐没有那么大了。

不管天宝年间有多少隐患,大唐开元的巅峰盛世积累还在,所以各地的义仓都装了个盆满钵满,甚至都装不下了。不过每年依旧还要按照以往的规矩往义仓里面添粮,陈陈相加,许多粮食生生在义仓当中坏掉了。

除了卖掉全国各地义仓的粮食,杨国忠还提了另一项建议,说长安城的太仓粮食同样也装不下了,不如把今年丁税,地税应该缴纳的粮食也全部换成银钱和布帛。

毕竟是盛世多年的积累,两项叠加,大唐财政一下子可得至少三年的岁入,这绝对是一笔巨额的银钱。

“好,好,太好了,卿这个主意极妙,就这么办!”唐玄宗停了杨国忠的建议,大喜过望,想都没想就同意了,还夸杨国忠果真是国之栋梁云云。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