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去书包

繁体版 简体版
必去书包 > 回到明朝当暴君 > 第三百九十五章 所谓穷秀才

第三百九十五章 所谓穷秀才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土地不够的事儿,在目前的大明来说是个问题,但是以后肯定就不会是问题。

秀才的事儿,在目前的大明来说不是个问题,但是以后肯定就是个大问题。

根子还是出在大明的人口基数上——大明此时的人口是近万万的,也就是说,大明以后的人口单位要用亿来计算。

这时候可没有杂交水稻那种逆天的玩意,亩产低的令人发指。

要不然的话,所谓的王朝轮替,也不会发生在地力不足以养活人口之时了。

因为就那么多的地,人口却慢慢的多出来了。而后来学会了“要脸”,或者说被忽悠瘸了的中原王朝又没想着去多搞点儿土地,最后的结果就是人均分配到的粮食不够吃,也就必然会有人饿死。

不甘心等死怎么办?

那就只能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了。

至于什么五行轮回,什么吏治腐败,不过是表面现象,用来扯犊子忽悠人罢了。

土地好办,但是这人,尤其是这些秀才多出来之后,可就真的令人很头疼了。

虽然都说是穷秀才,可是真的穷吗?

在大明,想要成为一个秀才,起码得过了县府二级的考试之后成为童生,然后再经过岁试之后才能成为秀才。

而秀才又分为三等,按照成绩,最好的称为“禀生”,其次称为“增生”,然后是附生。

所谓廪生,就是秀才经过岁考和科考两试成绩优秀者。廪生由大明朝廷每月给廪食。并有资格被选为贡生。

所谓贡生,就是地方政府如县,州,府乃至省向朝廷推举的,经过学政选拔,成绩特别优秀的生员而成为国子监的学生。但是与其他国子监学生不同,贡生是正途所出,也就是说,不是花钱买来的。

“增生”,同样也是秀才,但是大明朝廷不再发给粮食了。

至于“附生”,就是才入学的附学生员,还不如廪生和增生。

可是在大明,仅仅是一个秀才,就开始享有免除徭役、免除税赋八十亩的福利。

八十亩地能产多少粮食?而且还不用交税。

如果说一个秀才本身就是个穷逼,突然间飞上枝头变秀才,所以家里没田地,不要紧,到时候自然有人会送。

当遇上天灾和朝廷加赋的时候,很多农民收成不好交不起税赋,他们就会把田地送给秀才或者举人,寄居到他们的名下,也就是所谓的投献。

而目的也很简单,因为只要投献到秀才老爷或者是举人老爷的名下,从此以后,他们就不需要在交税,只需要向秀才或举人老爷交一些就行了。

也就是说,身为秀才,最起码可以坐享八十亩田地的收益。

这还是在这个秀才是个真正的穷秀才,没有人脉关系,没有隐瞒少报的情况下所享受的利益。

如果有点儿门路,再多认识一些官老爷什么的,两百亩变成八十亩都很正常。

而且,成为秀才以后,这就是属于“士”的阶层,从此就是有功名在身,见官不跪是最先享受到的福利待遇。

而隐形的福利就是,哪怕是一个秀才犯了罪,县令也没办法直接喝一声:“与本县重重的打!”

因为要对一个秀才用刑,最起码得先经常提学官,也就是学政,先革去了这个秀才的功名在可以。

其次,中了秀才,人家都要尊称你一句秀才公,这在一个普通的乡县,一个秀才基本上算是名流了,可以混个乡绅阶层。

即便后面没有中举人,最起码这个秀才在当地也算是有一定声望的,至少可以在当地当个先生,或者去衙门混个小吏。

所以所谓的穷秀才真的穷?

后世的穿越者培训基地靠码字为生的扑街作者几万十几万,哪个也没有秀才老爷们活的滋润。

然而现在更可怕的是,这种秀才公马上就要大批量的出现,最多过上个几年之后,估计就得有几十万几百万甚至于上千万的秀才老爷出现。

到时候整个大明全投献给他们算了!

所以崇祯皇帝不愁土地的事儿,没有了去抢就是,等真的把全天下都抢回来了还不够分的时候,要么把目标盯向星辰大海,要么再优生优育好了。

反正崇祯皇帝有生之年,甚至于他儿子他孙子有生之年都不用为了这点事儿操心。

就算是老百姓再能生,全世界的土地还不够分的?

更何况现在皇家学院之中以陈足奇为首的那些家伙天天都在琢磨粮食种子的事儿,万一被这些家伙搞出来高产的杂交水稻呢?

想了想,崇祯皇帝便开口道:“每个秀才可以免赋税八十亩,而现在社学童子近两百余万,就算是百人之中出一个秀才,那也是每年要新出万余的秀才。

若是人人都免八十亩,我大明的赋税还能收上来几分?”

温体仁和孟绍虞也开始头疼了。

崇祯皇帝说的这个事情是事实。

原本社学荒废的差不多了,所以这秀才虽然多,可是也不至于出现每年都新增万余人的情况。

但是现在社学被崇祯皇帝重新搞起来了,而且是美其名曰祖制搞起来的,这就很头疼了。

最起码每年出现万余秀才的情况就很可能出现。

看着温体仁与孟绍虞头疼的模样,崇祯皇帝不禁心中暗笑。

其实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很简单,把考试的难度增加不就行了。

就跟后世的高考一样,题的难度增加了,考上大学的人数不就被人为的控制住了?

但是温体仁和孟绍虞的思维却是被局限住了,根本就没有往增加考试难度上面想,而是想着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其实倒不怪温体仁和孟绍虞,因为如果说人为的增加考试难度以达到大浪淘沙的目的,最起码就有一个问题摆在眼前。

考生会愿意吗?

之前的时候考试难度是什么样儿的?现在的难度又是什么样儿的?

新参加考试的无所谓,可是别忘了,还有大量的之前落榜的童生会再一次的参加考试。

这些人在经历过一次考试之后,大概就对于两次考试之间的难度水平有个大概的了解。

心生不满是肯定的。

这种情绪再向着新参加考试的考生之中扩散,最后的结果很可能就是闹起乱子来。

然后呢?全杀了?

或者是再来一出南北榜?

问题是南北榜是解决南北之间文风不同而出现的,新旧之间的难度差异怎么办?

弄个新旧榜出来不是扯蛋么?

崇祯皇帝见两人还在考虑着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当下也不出声打扰,就任由两人静静的去想。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