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去书包

繁体版 简体版
必去书包 > 大唐不良人 > 第六十五章

第六十五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李治朝有过两次辩法。

前两次辩法,道与佛一胜一负。

这次是时隔八年后,佛道两门的第三次辩法,显得犹为关键。

“有请大唐开国县公,苏大为入场,主持辩法。”

天空万里无云。

一轮红日高悬于上。

在火红的日光下,苏大为提起官袍下摆,昂首阔步,向着会场中心走去。

在两座高高修起的木塔般,还有一座看似低矮的法坛。

那是由左相阎立本召集能工巧匠,大唐最顶级的大匠在短短五日时间里制成。

这场辩论,既决定佛道高下,也要彰明大唐朝廷法度与威严,因此在这主持法会的木塔设计上,别花了一番功夫。

初时苏大为上去,木塔并不太高,在佛道两边的辩法高塔下,被俯视着好像个弟弟。

但随着机括齿轮的转动。

苏大为立身的木塔渐渐升起,就如望楼一般。

最后直至超过佛道两座木塔丈余。

远处围观的百姓,立刻传出惊呼声。

之前两座木塔已经是十分高大了。

现在朝廷主持会议这位县公所立的木塔,看起来更是高不可攀,仿佛要插入云中。

苏大为对这一切,却是十分淡定。

他看了一眼紫微城楼上。

以他超卓的视力,能清晰的看到李治和武媚娘向着这边,微不可见的点点头。

苏大为拿起手里的圣旨,将其打开。

高声道:“圣人有令,前两次辩法,持论一为道生万物,二为老子化胡;今次辩法,持论……”

苏大为略停一停,抬头扫过十丈外,佛道两门辩法的高塔,扬声吐气道:“总章佛道论衡!”

他的声音,犹如滚滚洪流,席卷全场。

霎时间,盘坐于木塔上的佛道两边辩者,脸色为之一变。

下方佛道两门一片骚动。

远处的高门贵族,朝中重臣的观会席位里掀起涟漪。

而百姓群中,先是沉默一瞬,接着是窃窃私语,直至一片大哗。

李治朝第一次辩法,道家持论“道生万物”,佛家反驳说如果道生万物,那么就应该生出善的,为何世间还有那么多恶事?

结果道门李荣淡然一笑,傲然道:天道无情,以万物为刍狗。

我们道家的这个“道”,并非是有形有象之神,而是无形无象万物总纲,它无善无恶,它视万物为一,善与恶,皆包含在这个道里。

而且天道本无善恶,无名,万物之始。

有名,万物之母。

善恶这个名,是人给他定义的。

把沙门批得狼狈不堪。

第二年沙门卷土重来,与道门辩法于洛阳宫前。

当时万人空巷。

双方辩的主要是“老子化胡”。

李荣当时持论说老子是太始,创立一切教。

佛陀不过是老子身旁一侍者。

结果被有备而来的沙门静泰找出一堆证据,证明老子化胡是后人伪造,把李荣喷成了狗。

事后李荣掩面悲呼:我大意了,没有闪。

那一次大败,令道门颜面尽失,李荣的重玄派也自此一蹶不振。

而这第三次,佛道两门都攒足了力气,准备“既分高下,也决生死”。

而这次的议题是“总章佛道论衡”。

这个题目了不得。

总章元年,是今年新年号。

总章意指天子明堂之西向室。

又有总成万物而章明之意。

总成万物章明,说人话就是新元新气象。

如今大唐迁都洛阳,是为章明。

在这个新的纪元里,请佛道两门论一下高低。

这个题目,比之前的持论,可是大了无数倍了。

之前都只是抓着一个小议题,做口舌辩论。

这一次圣人的意思是,在大唐新都,总章万物之时,佛道两门做一个全面的总结吧。

论衡?

论一下佛道两门高低?

这个范围可就广了。

这是想让天下百姓看看,究竟谁可为大唐第一教?

大唐发展到现在,外面已经没有敌人了。

但是内里的信仰,圣人有意重新整治一番了。

要以一个统一的信仰,凝聚大唐人心。

为下一个十年,甚至百年,定下基石。

自古,帝国开创前五十年,是最锐意进取的。

一但过了拓展期,就会慢慢陷入僵化停滞。

在这个时期,统一内部人心、信仰,打下基石,是为帝国百年大计。

李治泰山封禅,便是认为自己的功业,已经可比太宗李世民。

但他并不只甘心于此,他更想要大唐千秋万载的延续下去。

他要在有生之年,替帝国扫清一切内外敌人。

无数目光、思想在观辩法的人群里交汇,碰撞。

百姓不解其意,只觉得此次辩法立意高大了无数倍。

而在高门大姓,大唐重臣的席位里,无数臣子则是心惊肉跳,隐猜测圣人意图。

自从圣人登基。

打压关陇。

扫清外敌。

泰山封禅。

迁都洛阳。

如今,是要一统寰宇,万法归一了吗?

汉朝时董仲舒献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由此,百家争鸣的学术时代落幕。

儒家辩法不下场,因为儒家自汉以后,已是官场柱石。

今次圣人令佛道两门辩法,难道想以新的信仰取代儒门?

还是说有别的深意在?

此时,还不得而知。

佛道两边高塔上,做为佛门第一轮出战的高僧,律宗周秀法师,双眉隐隐蹙起。

他感到肩上好似担着一座沉重的大山。

在上来前,没想到会有如此大的压力。

这议题,是要决生死啊。

心中纷乱,他双手合什,默诵律宗戒律,以平伏内心焦虑。

五丈外,道门辩法初战的高道,任真子单手结印,原本笑眯眯的圆脸上,渐渐变得凝重。

眉心那枚闪电状的红纹,越发鲜艳。

“辩法大会,开始。”

伴随着苏大为的声音,场中十二通鼓响。

高高的木塔上,律宗宗师周秀,双手合什,面上宝相庄严。

他年逾五旬,正是人生头脑与修为最巅峰的时候。

摒息静气,默念本宗戒律,向着对面正向自己看来的任真子看去。

双方的目光在半空中激撞,发出清微的爆响。

仿佛有无形的火花传来。

木塔下方,佛门与道门已经通过猜棋黑白,定下由哪方先开口。

“佛门执黑子,此次由周秀法师,先开讲。”

声音从下方传来。

周秀的脸庞上古井不波,双手轻合,心中默颂佛号,张目向着对面的任真子道:“我佛慈悲,绝不妄杀妄为,前次辩经,道门曾说‘天发杀机,移星易宿’,敢问任真子道长,天可嗜杀?”

“嗜杀。”

任真子的声音几乎瞬间响起,那张圆圆的脸上,神色端庄:“太上无情,天地不仁,万物自有其始终,凡有生便有灭,所以天道嗜杀。”

“道门信奉天道,以‘无为’为妙法,然道门认为天道嗜杀,那人在天道之下,岂非蝼蚁?”

“非蝼蚁,亦非任何‘名物’。天地不仁,不仁,即大仁,人有高下之分,然天道视万物如一,并无高下之别。

在天道之下,所有山川草木,生灵乃至人,皆一视同仁。

正如圣人,观照万物,对治下百姓,或高门贵种,皆视之如一,皆为子民。

此观并无高下之分。”

周秀本想从天道嗜杀为切入点,以己之矛攻己之盾。

你道门若承认天道嗜杀,那你们的修行就是假的。

无法改变天道,这个嗜杀的天道,你们信了做什么?

若你不承认天道嗜杀,那就更简单了。

前次辩法,道门不是说“天道无情,以万物为刍狗”吗?

既视万物如蝼蚁,何尝不是残酷嗜杀?

在这个世界上,每天发生的残杀死亡,你道门如何解释?

但是任真子并没有落入他的语言陷阱里,直接跳到当今圣人。

等于开僻了第二战场,直接引到李治身上。

周秀一下子被难住。

这个话题很危险啊,若按任真子的话头,再往李治身上引,只怕不妙。

他佛法圆通,当下微微一笑,双手合什道:“任真子道长说不仁,即大仁,此言何意?难道是鼓励天下人,皆行不仁不孝之道?”

“非也,老子有言,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庄子言,圣人不死,大盗不止。”

任真子侃侃而谈:“此绝圣弃智,非绝圣弃智,是名绝圣弃智。圣智者,为名也,天地本混沌,万物本无分高下,一但有名,便有了实。

有了圣,便有了伪。

有了‘善’,便有了‘伪善’。

若绝圣弃名,与天道合一,视众生一如,没有圣仁孝慈利,也就没有了‘伪’。

此为天道也。”

好家伙,这是用佛经里的说法来反驳佛门。

任真子看来平时没少看金刚经。

周秀微微颔首:“任真子道长所言,岂非前汉的黄老之学,无为而治?”

“无为,非真无为,无为,当有所为,有所不为。”

任真子手拈法印,声音如泉涌般奔来:“你看天地生灵,本无善恶,没有仁义孝慈,也没有虚伪,这便是天道。

前汉尊崇黄老,故有强汉。

我大唐初立,天子以道教立国,故有我大唐强盛。

何也?

遵循天道,无为,无不为,为所当为。

天道,顺之则生,逆之则亡。

顺之应之,故能强大。”

任真子的话,越说声音越响亮。

最后竟如滚滚雷音,响彻群场。

文武百官中,不禁引起一番骚动。

许多信奉道教黄老之学的宗室,不由暗自点头。

紫微城楼上,李治牵着武媚娘的手,微笑俯视着全场。

稍远处的一帮太监和宿卫,见李治面露笑容,心中暗道:看来圣人认可任真子道长的话。

在法场更远处,洛阳围观的百姓发出一阵阵议论声。

大唐不禁信仰,不光佛道,就连西域的胡教景教,也都是有的。

因此不禁百姓议论各教。

此时百姓聚在一起,不由议论纷纷。

“我看任真子道长说得很好啊。”

“我大唐初立时就是以道立国,横扫东西突厥,圣人又东平高句丽,西平吐蕃,当真是打遍天下无敌手。”

“果然信道教才能强国足兵。”

会场上。

距离辩法木塔稍远处的苏大为,立于观台中,俯视着下方两座木塔上的一僧一道。

暗自皱起了眉头。

这名叫任真子的道人,颇有些本事,居然在口舌上并不输给沙门。

而且似乎还占了上风。

而那位律宗的周秀法师,看着有些不对劲啊。

说不上来是哪里不对劲,纯是一种感觉。

苏大为定睛细看,就在此时,只见周秀猛地断喝:“不对!任真子道长此说,巧言令色,争强斗胜,岂是道家‘无为’?”

“无为者,不是不为,而是为所当为。”

“又错。”

周秀做金刚怒目状,大喝道:“世间法只有佛法,余者种种,皆为巧辩。道长口才便给,摇唇鼓舌,只能蒙蔽无知百姓,焉敢称正法?”

声音如同虎啸龙吟,一下子将任真子的声音盖下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