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去书包

繁体版 简体版
必去书包 > 1852铁血中华 > 第38章 杀戮的理由(十七)

第38章 杀戮的理由(十七)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奥卡姆剃刀定律又称“奥康的剃刀”,是由14世纪逻辑学家、圣方济各会修士奥卡姆的威廉提出。这个原理称为“如无必要,勿增实体”,即“简单有效原理”。正如他在《箴言书注》2卷15题说“切勿浪费较多东西去做,用较少的东西,同样可以做好的事情。”

韦泽很喜欢这个理念。对于光复军来说,韦泽建立的制度看似是非常复杂的东西。但是从韦泽本人的角度来看,他仅仅是对他所知道的东西进行了最简单的复制,限于韦泽的记忆能力与现在的物质条件,这些制度里头还存在大量的缺失。

对于军委里头关于战略选择的问题,韦泽最终还是用奥卡姆剃刀定律做了判断。

光复军最缺乏的是什么?有很多。

在这很多缺乏的方面上,什么是靠光复军现有能力无法改变的最大客观难题?钢铁可以冶炼,机械加工与制造可以逐步提升,可适于耕种的土地是无法从天下掉下来的。

经过这样的判断,最终的计划还是落在了先夺去长江以南的两湖地区,从而获得稳定的粮草供应地。

把这个理论以及推导方法拿出来向军委说明的时候,军委也没有能够提出反驳的理由。倒是在这个基础上,大家对于大米航线的安全性有了新的认识高度。相当一部分同志都认为在占领了淮河以南之后,可以暂停继续北上。在消化巩固新解放区的同时,可以考虑一下稳定越南与暹罗大米贸易的问题。

韦泽听说过“战略因为正确才能胜利”这句话,可他没想到当提出了一个正确理论的时候,竟然引申出了“南下还是北上”的战略考量。

当中国统一之后,总会有继续南下或者继续北上的争论。在那广袤的西伯利亚大地上,夏天最高温度或许能到40度,冬天就是零下60度。为了忍受一年内一百度的温差,当地的松树都不得不落叶。而同属的其他松树,在温暖的南方则是四季常青的。

南下的利益远比北上要大得多,粮食,橡胶,矿石,只要控制了南方,就能满足中国的需求。与之相比,北上的投入与产出比就显得很不划算。

当然,这都是以后的事情了。在近期需要考虑的仅仅是中国与越南和暹罗的传统友谊,如果能够继续获取大量大米,光复军就有必要继续维持这样的友谊。

曾国藩会不会带兵回援,太平天国会不会与光复军死战到底。从奥卡姆剃刀定律来看,既然这些事情一定会发生,那就等真正发生的时候去解决好了。

到了11月份,湖南军区率先整编出三个军,每个军人数在一万五千人左右。原本大伙并不再多想曾国藩的湘军会打成什么模样。可事实让军文非常讶异。湘军发挥水军优势,在河道纵横的皖南等地分进合击,将驻扎在皖南的太平军杨辅清所部打得落花流水。

淮军除了控制住长江以北的地区,还挥军猛攻扬州。太平军的吉文元、曾立昌部在扬州苦苦抵抗。

10月中旬,湘军水陆并进进击芜湖,芜湖太平军在得到一系列战败消息之后毫无斗志,干脆就退出了芜湖。湘军与林凤祥部在东西梁山与湘军和淮军联军进行了血战。韦泽带兵守过东西梁山,那时候杨秀清给韦泽派了江排,搞起了铁锁横江的战术。那一次石达开打出了湖口大捷,韦泽在东西梁山根本没有作战。

这次太平军水军再也没有实力这么做了,林凤祥所部在长江以北的部队先被击溃,湘军陆军绕到了林凤祥部队的背后,意图截断林凤祥的退路。水军趁着夜色突破了江面,随即把淮军也运过长江。林凤祥不得不选择了撤退。突破了东西梁山这道关口,湘军与淮军水陆并进,林凤祥虽然数次想停下来布置阵地,可他每次停顿下来,就要面临湘军前后包抄的局面。

湘军并不希望林凤祥能够全身撤回天京。追的越来越紧,身为太平军的老将,林凤祥突然给了湘军一个回马枪。他让大部队佯装撤退,自己亲自带领了六千人马返回头猛攻追击的湘军。湘军本以为林凤祥会继续撤退,遭到迎头痛击之后引发了慌乱。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