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去书包

繁体版 简体版
必去书包 > 重生于康熙末年 > 第一千零二章 新差事

第一千零二章 新差事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兆佳氏听闻,却是想到旁处。

她立起眉毛,嘟囔道:“他一个庶吉士,不好好学习学问,能安排什么?”

话说如此,她心中可是满心好奇,不确定幼子是不是用那两处宅子中的一处“金屋藏娇”。

曹家有曹寅留下的族规,不得纳记女为妾。

曹頫最尊崇伯父,当不会违背此族规;若是良家女,怎么不告家中,就偷养在外头?

想着想着,她越想越觉得有谱。

一时之间,她竟是有些发起愁来。要是儿子真闹将出来,激怒董家,就糟了。

董家根深叶茂,现任家长又谨慎,使得他们在皇位交替之际,不仅没有受创,反而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不仅长媳往后要忍着,小儿媳妇也要多哄着,兆佳氏皱皱眉,心里憋屈的不行……*到了腊月十三这曰,雍正召曹颙陛见。

君臣一番对答,说的就是土豆与苞谷的种植与产量。

国库没银子,雍正很着急。要知道,旁的支出还好说,若是明年春哪里需要赈济,这国库没银子,老百姓岂不是就要饿死?

想到此处,雍正就想起曹颙。

他使人将曹颙守孝那两年多的大小事情,都列了详表,发现曹颙确实将农事放在眼中,并非沽名钓誉。

“苞谷一亩劣田真能亩产三石米?”雍正带了几分郑重,问道。

曹颙接到旨意,这一路还在想着雍正传召自己的用意。他一下子想到敛财上,心中七上八下,想着寻什么机会脱身。

实没想到,雍正开门见山地同曹颙说起农事。

曹颙认真回忆了下自己曾记录过的数据,道:“回皇上的话,确实如此。臣成用坡上干旱劣田种植过几亩苞谷,产量三石;换上中等田亩,亩产能到五石;上等田亩,灌溉充裕的话,产量还能再高两、三石。”

雍正听了,带着几分兴奋道:“那样说来,上等田苞谷亩产能达到亩产七、八石,八、九百斤?”

曹颙点点头,道:“京畿的几处庄子,臣都使人试重过,能达到这个产量。其他地方的田地,臣实在不熟,亩产具体能达到多少,臣现下也说不好,还是要等试种过来,才能得出数目。”

他这般谨慎,倒是入了四阿哥眼。

“番薯产量虽高,可储存不易,这个苞谷却是极好的东西。”他背着手,踱了几步,停在曹颙面前道:“如此试点,如何推广,如此代替稻、谷,储备地方,你给朕仔细拟个章程来!”

曹颙听闻,不由怔住。

据他所知,在三百年后,他居住的那个年代,国家储备库里存的主要粮食就是玉米。

玉米容易存放多年,不易霉变,比其他粮食更适合储备。

雍正有信心是好,曹颙却不敢立时应答。因为他现下还不知道玉米是否能推行下去。关系到地方粮仓,一方百姓的救命稻草,他不想要轻慢。

四阿哥见他不说话,挑了挑眉毛:“怎么?怕吃苦?”

让堂堂户部侍郎,接手稼穑之事,是有些强人所难。

曹颙听了,忙摇摇头道:“臣不该称苦,只是关于苞谷贮藏,臣实是不知。京畿也有散种苞谷之人,除了青苞谷卖做小食外,苞谷成熟了,多充作口粮,不知有没有贮藏的。

雍正原没想到这点,听了曹颙的话,有些迟疑,道:“既是如此,你就先拟推广的法子。至于储存之事,收集些苞谷,送到通州官仓那边,使那边的人看看。”

从御前下来,曹颙觉得自己的脚步都轻快几分。

或许在旁人眼中,这关注稼穑之事是冷清差事,曹颙却是甘之如饴。

利于民生经济,还能不去沾身“追缴的库银”,哪里还有比这个差事更妥当的?

人逢喜事精神爽,曹颙回到衙门,处理公文的效率都高了不少。

等到落衙,曹颙就骑上马,急冲冲地往自己家走,脑子里是守孝那两年的侍农曰记,还有家中留下的几百斤粮种,结果,没等到家,在西单牌楼,他就让人应对堵个正着。

“大舅爷,我们奶奶使奴才过来求大舅爷过去……”来的是孙颖家中的管家徐升,气喘吁吁,呼哧带喘地说道。

曹颙见他如此匆忙,脸上乌青一块,衣服上皱皱巴巴,像是与人动过手,心中不由一沉:“怎么了?可是有什么急事?”

徐升张开嘴,又合上,反复两三次,才挤出一句话:“我们大爷回来了……”

(未完待续)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