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才十笋,再聪明懂事,也只是个孩子。隆庆对宫内的凶险刻骨铭心,知道没有了有力的庇护。十岁的孩子会面临各种死法,总之,只要有人想让他死。他就一定活不了
隆庆能放心托付的,只有太子的两个母亲,嫡母陈皇后和生母李贵妃。而在这两人之中,他更放心的其实还是李贵妃嫡母虽然大过生母,但那毕竟不是陈皇后身上掉下来的肉,尽管陈氏膝下无子。只能把太子当做亲子,但隆庆担心的是,真到了紧要关头,她有没有拼命护犊子的决心?毕竟对于陈皇后、日后的陈太后来说,反正不是自己的儿子,换一个宗室之子来做皇帝,又不会影响她得地位,也不是不可接受的虽然这样的可能微乎其微。但皇家本就是世上最匪夷所思之处,什么事都有可能发生,为了儿子着想、为了祖宗的江山,他不能冒这个险。
只有李贵妃,这个自己所有儿子的母亲,她才会不惜一切代价,保护自己儿子的安全、维护自己儿子的地位,因为母凭子贵、一损俱损。其实隆庆很欣赏这个富有心计的女人,他认为自己有些弱了,正需要这样一个女子来补充一下,震慑后宫。所以对李贵妃的所作所为,他一直都视若无睹。直到这女人变本加厉来挑战自己的底线,从乾清宫把自己辛爱的女子弄出去杀掉。才让隆庆皇帝感到震怒,知道一味纵容只能害了她,必须要给她一个深刻的教刮了。
是的。隆庆至今也没想着把李贵妃怎么样。他毕竟是他最爱过的女人,是他两个儿子的獭!!B∏熳杂妆コ⒂懈傅扔谖薷浮⒂心阜氯粑弈傅谋惨生活,他又怎会忍心,让自己的儿子再重蹈覆辙呢?
至于李贵妃的狠毒,他倒不担心,虎毒还不食子呢,何况这女人的地位,全靠她的儿子支撑,所以隆庆只是想冷落她一段时间,让她知道自己是谁。日后行事能收敛一点,仅此而已。
可惜人总是以己之心度人之心,心理龌龊的人。想别人也一样龌龊,所以在李贵妃看来,隆庆的沉默,只是爆发的前奏,她压根没想过,皇帝会重重提起、轻轻放下,才听了冯保的鼓动,就决定孤注一掷了
至于冯保,隆庆起先是打算收拾掉的,这根本没有任何难度。只要皇帝一句话,只手遮天的大太监。就能连渣都不剩了。然而健康状况的恶化,让隆庆没有这么做,因为他身边的太监大都愚不可及,只有这个冯保,能镇得住场面,使司礼监与外廷抗衡
当年宣德皇帝为什么要设内书堂教太监读书?因为他需要帮手来对付大臣。在民间戏曲和老百姓的印象中,只要一提到太监,就会和无恶不作、带坏皇帝的坏蛋联系起来,而和太监作斗争大臣们,却个个正义凛然,为了国家朝廷、黎民百姓抛头颅、洒热血,百世流芳,人人敬仰。
但真的是这样吗?其实不是的,固然,太监大多不太正常,心理阴暗、贪婪无但根本原因,还是笔杆子掌握在谁手里的问题。文人是掌握话语权的,而大臣们则是文人中的杰出代表,所以在舆论的引导下,大臣们流芳千古,太监们遗臭万年,这没什么好稀奇的。
然而在皇帝看来,大臣们是可怕的,远远不如太监来的可爱。因为,君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政治体制,决定了皇帝必须接受文官集团的分权制衡,这对于皇帝来说,实在不是什么令人开心的事。。。。在老百姓的印象中,皇帝是想干什么就能干什么的,没有人能够管得了。
可事实上,本朝的皇帝并不容易当,那些文官们就像一群苍蝇,不但要向你提意见,甚至有时候还会挖苦你,讽刺你,你还不好把他怎么样。不仅是国家大事,他们甚至还管皇帝的私事,皇帝想修个房子,他们说费钱,想出去玩,他们说劳民,甚至有些过分的家伙,连皇帝做爱做得事都管,还振振有词道。天子无私事,为了江山社稷巴拉巴拉巴堋!!笔分的欠揍。
而且皇帝还不能发脾气,那些士大夫们都看着呢,你必须接受他们的意见,态度还要好。如果你忍不住骂了他们,甚至进行处罚。那麻烦就来了,道理总是在大臣一边。史书上会记载他们勇于进谏,能够流芳百世;而皇帝则很不幸的背上了不纳谏的恶名,这种事儿干多了,就被归到昏君的队伍里去了,
那些大臣们心里清楚着呢,所以干这些事的时候往往是前升后继,巴不得你发火、你治罪,你打屁股呢!
唉,到底谁是老板,谁是打工仔?但没有办法,国家这么大,就算是朱元璋那种每天只睡三个小时的精力超人,也不可能一个人管起来,他必须要将一部分权力交出去,而一旦将权力分给别人,自己就有被制约的危险,这就是所谓的。分权制衡,。
这是一场旷日持久斗殴,参赛双方是皇帝和大臣。对于太祖、成祖那种猛人,一个人就能单挑群臣,还打得他们生活不能自理,自然没人敢无事生非。故意找事儿,能得个耳根清净。但到了仁宗宣宗时期,几十年的天下承平,使文官集团茁壮成长,强大无比,而作为富三代、富四代的仁宗、宣宗皇帝,则不可避免的出现了战斗力退化,常常被大臣群殴得鼻青脸肿仁宗皇帝心地善良,却因为小事被骂得气急败坏,宣宗行为端正,更是史上有数的模范皇帝,却只因为斗蛐蛐,就被大臣们刻薄的骂为。蟋蟀天子”寻常老百姓还能有点个人爱好呢。堂堂皇帝玩个蛐蛐却要被批判,这还有天理吗?
大臣们为什么要没事儿找事儿非难皇帝?难道真得只是为了沽取直名?其实不是,大臣们要把皇帝压住了。这样才